张立群等:落实“六稳”助推经济行稳致远

首页    旧版    解读    张立群等:落实“六稳”助推经济行稳致远
创建时间:2018-08-21 11:24

来源:中国智库网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此次会议为何提出这“六稳”,“六稳”之于经济全局的重要性是什么?下一步应当如何落实“六稳”?针对以上热点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丛屹进行解读。


稳就业

张立群: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六稳”主要针对短期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而提出,目的是要把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首先要保障充分就业的需要。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充分就业是衡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此次会议把“稳就业”放在首位也可以看出,今年更加明确了稳就业和保持合理经济增长水平之间的关系。

徐洪才:当前经济形势稳字当头,“六稳”体现了高层对经济形势客观理性的研判,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指导原则。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我们应当保持战略定力,从这六个方面着手稳住未来的经济发展,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证。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就业形势总体向好,近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每年都接近1300万,除了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略低于经济增速之外,大致保证了老百姓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样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就有了保证。

丛屹:将“稳就业”放在首位,其涵义是在失业率略有上升的情况下,我们充分预计到在结构转型期传统产业和新动能、新模式的转换极有可能引发就业波动。稳定就业就是稳定社会,稳就业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让老百姓增收,从而保障内需。各地应当结合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扩大就业,做好劳动力的再就业工作,适时给予补贴。


稳金融

张立群:稳金融是稳增长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流动性偏紧,如何在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秩序的同时,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是当前须尽快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应当针对今年以来金融形势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调节好货币供给的阀门,在坚持不懈规范金融秩序,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综合施策,统筹协调好稳增长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

徐洪才:近年来,外汇、股票、债券、房地产市场都出现局部性不稳定,一些风险逐步显现,整体来看虽是在可控的范围内,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当主动化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丛屹:资产价格大涨或是大跌,都容易形成金融风险。此次会议提出稳金融实际上是为了有效防控住因为资产价格波动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金融资产风险。通过金融的结构性管理,保障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要坚持紧平衡、调结构,即适度收紧,但重在结构性调整,这才是稳金融应该坚持的方向。


稳外贸

张立群:“稳外贸”是针对外部环境变化所提出的。尽管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摩擦,我国出口外部环境出现一些新的变数,但是对出口仍要保持信心。应当看到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成效以及世界经济复苏,国际市场总体恢复这样一个大的趋势性利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参与和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仍然有广阔前景。

徐洪才:“稳外贸”至关重要,上半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0.1个百分点,外贸顺差收窄。一方面,由于我们主动扩大了服务业对外开放,因此服务贸易逆差较大。另一方面,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干扰,我国加工贸易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因此外贸要稳住。

丛屹:“稳外贸”要尽可能避免外需出现大幅波动,重点应当是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转换外贸结构,让中国企业主动走出去,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而不必过度担忧中美贸易摩擦对外需造成的压力。与此同时,积极启动内需才是关键。


稳外资

张立群:稳外资和稳外贸是相联系的。实际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要把经济现代化和市场化、国际化紧密结合起来。下半年,自贸区试点扩大,负面清单推广等一系列对外开放的举措将与深化改革共同发力。

徐洪才:外资要稳定,虽然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FDI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也要高度警惕,防止由于信心不稳而出现外资大量撤离。近年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外商对中国投资的信心有所增加,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就是一个例证,但是我们仍要继续通过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来吸引外资。

丛屹:外资的进入实际上代表着国际上生产分工体系和中国之间的联系,在全球化大势下,我们仍然能够释放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只需要踏踏实实改善优化外资服务环境,通过深化改革,用更加开放、更加灵活宽松的市场环境来稳定住外资。


稳投资

张立群:稳投资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虽然投资基本面明显改善,市场主导的投资包括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等,上半年明显回暖,但是,今年以来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范引起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滑,导致投资增速放缓。因此,稳投资的重点是要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力度补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目前,地方债发展进度在加快,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在加大,以及正在进行的国务院大督查,都将促进补短板方面的重大投入,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提高。由此判断,下半年整个投资增长可能会由降转稳,稳中趋升。

徐洪才: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创历史新低,拖累了经济增长,主要是基建投资增速回落过猛而导致的。而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的原因与地方政府降杠杆、国有企业降杠杆、政府对PPP项目加强监管有关。下半年应当加大力度补基建投资的短板。

丛屹:目前实体投资下滑,资产回报率受到挤压,越是在转型困难时期,越需要依靠的是市场之中的千千万万的企业家和劳动者的断臂求生式的创新能力。要千方百计通过深化改革去创造好、维护好实体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优化政府服务,下放审批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更加通过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市场活力。


稳预期

张立群:稳预期对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言,非常重要。今年以来由于短期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主体信心一度受到影响。应当通过宏观调控和具体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让大家认清中国经济发展大势,坚定对中国经济前景应有的信心。随着信心增强,流动性增加,预计下半年资本市场会有一个回暖的前景。

徐洪才:我们的信心建立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韧劲之上,下半年在增加投资、扩大消费方面仍然有很大潜力,无论是汽车、住房、旅游、文化、信息、养老健康等消费增长都蕴藏潜力。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通过进一步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更大力度地降成本,这些都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体现。

丛屹:此次将“稳预期”置于重要位置,与其他五稳并列,充分说明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个时期社会共识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信心比黄金更为重要”,我们注意到经济运行过程中外界对宏观政策的预期、对资产价格变化的预期都很敏感,当下,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发展信心,正是稳预期的内涵。应当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始终未变,这对稳预期同样有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