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诞生的背后,满满的都是套路

首页    旧版    商学院    爆款诞生的背后,满满的都是套路
创建时间:2018-06-05 15:48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文:HBR-China


什么是大热门?答案似乎很简单。任选一种媒介,每个人都可以举出几个例子:哈利·波特系列,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Malcolm Gladwell)的书,德雷克的歌曲“Hotline Bling”,电影《大白鲨》。当我们看到大热门时,可以很轻易地认出它,但想要事先预测却异常困难。在大热门火起来之前,你要如何慧眼识珠?更困难的是,如何利用一个热门产品的特点复制出另一个?

编剧威廉姆·高曼(William Goldman)曾戏谑说,“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嗯,这也不完全对。德雷克·汤普森(Derek Thompson)在《热门制造者》(Hit Makers Why Things Become Popular)一书中探讨了“流行何以成为流行”这一问题,该书兼具趣味和深度。汤普森是《大西洋月刊》的高级编辑,他试图通过其书找到“大众喜爱产品的秘密”,以及为什么“某些产品会失败,但类似的概念却得以流行并成为热门产品。”在探讨这两个问题时,他带领我们重温了印象主义的诞生,声音演变为音乐的心理学历程,故事和网络的力量以及文化市场的特征。这些领域听上去都很熟悉,很多类似的社科书籍都有过探讨。但汤普森的书除了研究成果外,还写到了诸如《五十度灰》、泰勒·斯威夫特和《权力的游戏》这样的例子,他流畅的文笔读起来十分清新。

汤普森认为,在“迷恋新奇事物症”和“恐怖新奇事物症”之间有一种临界张力:观众对新事物又爱又惧,却不由自主地渴求。技巧在于,要找准甜蜜点——既要包括令人惊喜的内容,又要有足够的传统习俗,以便吸引核心观众。汤普森称其为“美学灵感”(aesthetic aha)。但他也强调只有好的内容还不够,该书的后半部分重点介绍了热门产品如何传播并取得成功。

汤普森自己正在实践书中的内容:出版一本热门图书。如果他想要成功,必须遵循这个类别的规则——“格拉德维尔式的非虚构”,以及他所特有的美学灵感时刻。如果他做到了这些但仍然没能进入畅销书名单,则有必要解释一番。

汤普森的应对方法是,让读者参与其中。他揭开了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神秘面纱,坦言他清楚事情不是像流行科学家写的东西那样看起来确凿无疑。世上不存在神奇配方。你可以将打造大热门定为目标,但成功不是探囊取物。“辛苦工作和付出的时间...这是惟一能够控制的。”他写道,“剩下的都是魔法仙尘。”也许你会问,这样的仙尘从何而来?詹姆斯·安德鲁·米勒(James Andrew Miller)700多页的著作《好莱坞演艺经纪公司秘史》中描述了“仙尘”的源头之一。1975年,5名从著名的威廉-莫理斯奋进娱乐公司(William Morris)离职的经纪人共同创立了CAA,后来成为好莱坞众多明星的经纪公司。

这本书通过采访经纪公司的负责人及员工,以口述历史的风格写就。起初会给人一种自命不凡的感觉——谁会关心经纪公司的内部情况?

但是米勒通过对人性和自我意识的刻画,对权力斗争和权力午餐、阴谋和背叛的着墨,探讨了如何打造大热门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书中提到的明星如雷贯耳:汤姆·克鲁斯、威尔·史密斯、娜塔莉·波特曼、莎拉·杰西卡·帕克。如果你对名人八卦感兴趣,我推荐你读读这本书。此外米勒还在书中讲述了CAA在成为行业巨头的同时,如何重新拟定经纪公司规则,重塑娱乐业。

毕竟,热门产品制造者也就是财富制造者。近年来,这一论调遭到“长尾理论”支持者的质疑,其中最著名的是《连线》杂志的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如果真正的财富来自世界上所有产品在无限时间中的可用性,我们还有必要创造热门产品吗?只要坐收无处不在的数字利润即可。

哈佛商学院教授安妮塔·埃尔伯斯(Anita Elberse)主要研究并剖析热门产品,她撰写的案例包括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碧昂丝、勒布朗·詹姆斯等。她并不认同上述逻辑,认为打造热门产品仍是长期成功最确定的路径。“尽管数字技术的发展乍看似乎有‘民主影响力’”,她在2013年出版的《爆款:如何打造超级IP》(Blockbusters:Hit-making,Risk-taking, and the Big Business ofEntertainment)一书中写道,“在现实中它们的效果刚好相反:会逐渐造成资源集中,赢家通吃的局面。”

没错,打造和推广爆款成本很高,许多尝试都失败了。但正是这些诞生于汤普森所说的美学灵感、由经纪公司在背后精心打造的主流事物,广受欢迎的电影、歌曲、电视节目和产品,为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额财富。

也许,有些人并非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