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

首页    政策 ● 理论    理论研究    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
创建时间:2022-05-19 15:00

文|蔡中华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提出,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把知识产权保护放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位置。这反映了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实施者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直接受益者,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知识产权与社会信用体系

是双螺旋协同发展关系

知识产权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关系,体现在知识产权创造社会信用、社会信用保障知识产权价值的“双螺旋”协同发展关系上。首先,知识产权具有明确的社会信用创造功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数据等“无形”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而作为保护无形资产的重要制度,市场主体只有在明晰的知识产权制度确权后,才能够在生产和交易过程中发挥对社会信用的制度保障作用。具体到企业,则是要先通过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布局行为获取权利,然后在生产和交换环节运用自身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经济信用。其次,社会信用体系是知识产权价值得以实现的制度保障。知识产权的“无形”特征,使得对其保护更需要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社会信用体系从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知识产权获取,到打击侵权失信行为,再到开展诚信规范服务等,贯穿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最后,知识产权与社会信用体系是“双螺旋”协同发展关系。两者都是维护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健全的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体系能够激发主体发明创新动力,提高科技创新成果数量质量,保障经济持续增长。

民营企业在这一“双螺旋”协同发展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内循环体系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均能够通过知识产权布局助力社会信用环境提升,而在畅通国际大循环中,民营企业同样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起重要支撑作用。得益于所有权明晰、生产经营独立的制度优势,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的核准和监管相对较少,不确定性更低,交易成本大幅下降,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和高效地开展国际经营。特别是随着大国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欧美一些国家出于对中国自主创新体系快速成长的恐惧,对中国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的跨国经营,设置了重重障碍。在此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民营企业将在我国促进国际开放创新和国际技术转移中承担更重要任务。因此,促进民营企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布局、营造良好的国际信用环境,意义重大。

 

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营企业是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畅通国际大循环的生力军,更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生力军,2022年1-2月,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1%,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8.2%,同期增长1.1%。南开大学《2020年度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指数》显示,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项目数量与金额均超过国有企业。特别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2019年我国民营样本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项目数量共计339件,在全国企业对沿线的总投资中占比达到69.04%。

民营企业在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科技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民营企业通过知识产权布局,在推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走出去”中表现突出。统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布局的主体力量,2021年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交的专利申请公开量前10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7席,华为、百度、vivo、商汤科技和OPPO5家高科技民营企业位列前五。前7家民营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公开量为3498件,占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提交专利申请公开总量约为40.7%。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国际专利布局。中国民营企业正通过积极的专利布局活动,提升“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环境,对畅通国际大循环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中国民营企业涌现出了一批在人工智能、5G等高技术领域的高成长性企业,它们积极参与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环境建设,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家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在人工智能方向上进行了大量的原创技术创新,其商业价值实现对于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环境具有很高要求。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迭代周期短、算法思想重要的特点,选择单一保护方式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更多在专利、商业秘密和软件著作权三种方式中进行有机组合,也就要求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环境。作为一个成立仅8年的年轻公司,2021年,商汤科技以2194件专利位列同领域企业全球前10,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商汤科技积极进行的知识产权布局,在保护企业效益的同时,也对中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环境地位的提升贡献了力量。

同时也要看到,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也是完善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在知识产权创造环节,一是创造分布过于集中,表现为知识产权获取集中在头部民营企业,而大量中小民营企业缺乏专利等知识产权,通过知识产权进行信用创造的意识与能力不足,存在经营风险;二是产权类型过于集中,多数企业对专利、商标、版权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的发挥不足,难以实现知识产权创造的效益最大化。在知识产权保护环节,保护意识和保护力度仍显不足。在国内市场,知识产权侵权违法失信问题依然突出,导致降低了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企业创新租金流失,阻碍了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活动激励作用的发挥;而在国际市场中,由于忽视知识产权布局而导致的经营损失案例仍然居高不下。在知识产权运用环节,部分民营企业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商业运用不足、知识产权运用手段单一和运用效益不佳等问题,通过现有技术市场实现供求匹配的交易成本较高。在知识产权管理环节,部分民营企业尚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工作部门,有的虽然建立了知识产权工作部门但层级不高,主要业务仍停留在专利和商标申请范围,对运用知识产权战略促进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能力明显不足,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较高。在知识产权服务环节,由于发展起步较晚,我国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国际服务能力还偏弱,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服务企业跨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环境建设。

 

切实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如上所述,在知识产权体系与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中,民营企业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

当前,要切实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民营企业而言,应把知识产权管理上升到企业竞争战略的高度,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知识产权信用管理,通过积极的知识产权创造与布局来强化核心技术保护,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信用。具体地,在专利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专利预警、竞争情报分析等技术分析手段,加强专利布局战略分析,在专利布局中围绕自身核心技术,开展并完善专利布局,在“走出去”过程中,积极开展外围专利和防御型专利布局,部分技术领域组建专利联盟,联盟内部实施专利交叉许可,提高话语权,共同降低侵权风险,维护良好知识产权信用环境;在商标管理方面,要厘清商标的特有属性与功能,打造价值型商标,结合企业实际开展联合型商标注册、布局防御型商标;在地理标志方面,要规范地理标志使用,重视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此外,民营企业还应在知识产权布局中结合自身商业模式使用不同知识产权类型,实现知识产权获取、信用创造与效益创造的最大化。

对政府而言,首先要主动发挥相应职责,为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政策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确权与信用获取。进一步推动落实《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信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中对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管理作出的制度安排,做好信用承诺、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工作,特别是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建设,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失信行为,帮助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确权与信用获取。其次,要打造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权威平台,及时发布与我国外贸、投资关系密切的重点国家的知识产权环境和专利申请、商标审查政策的官方指南,完善和丰富企业信息获取渠道,助力企业在国际贸易与投资过程中进行多元化知识产权布局和技术合作,并以此促进知识产权信用体系的基础建设。最后,要倡导和鼓励相关民营企业组建企业知识产权联盟,以前沿专利技术为纽带,实现联盟内专利的交叉许可或其他优惠条件,为共同抵御“走出去”知识产权风险进行实质性合作。同时,应鼓励一批通晓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规则、专业化程度高的知识产权服务骨干中介机构参与到“走出去”建设中,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为民营企业在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助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