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用苗绣传递精神力量

首页    旧版    商学院    优衣库用苗绣传递精神力量
创建时间:2019-08-14 02:56

来源:第一财经YiMagazine


  文化的传承与新生,是当代社会最具创造力的话题之一。在湘西苗乡,五彩的苗绣续接起了苗族独一无二的灿烂文化。现在,它被投以更多目光,通过公益扶持计划,用创新演绎传统工艺。

  苗绣传承人易华从小着迷于苗绣文化,31岁那年,她辞了稳定的工作,去大城市学习服装艺术,两年后回到湘西,在吉首租下一间小仓库,购置两台缝纫机,开始经营自己的苗绣工作室。五年间,工作室搬家五次,每一次都代表她的苗绣事业上升一个台阶。

  脱下苗装,易华喜欢扎马尾,穿素净、干练的衣服。如今,她创立的苗绣合作社和手绣基地,帮助上千名绣娘获得订单和收入,也激励了更多在外打工的年轻绣娘回到家乡,一起传承苗绣事业。“苗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一群人凝聚起来的力量很大。”她说。

  优衣库携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同发起“传承新生传递优绣的力量”苗绣项目。该项目为湘西的绣娘创造了工作机会,还与优衣库践行七年的全商品回收再利用项目相结合,消费者可以方便地通过捐赠闲置衣物,换取苗绣徽章,助力传统文化新生。7月18日,“传承新生”苗绣项目启动仪式,在优衣库上海淮海路全球旗舰店举行。活动现场展示了项目挖掘的五种苗绣图案和力量:牛、鱼、水波纹、蝴蝶、鸟和鱼,分别对应凝聚、新生、奋进、母爱、融合的力量。易华作为苗绣传承人代表发言,她说自己非常喜欢牛,这是苗族的族徽,代表凝聚的力量。在她看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新生,也需要凝聚更多热爱苗绣艺术的人,让大众关注和认识传统文化之美。

  在服装设计师宋杰慧和宋晓晖姐妹眼中,鱼是苗族繁衍子孙的象征,代表生生不息的新生力量。作为大山里走出的苗家姑娘,她们用设计赋予传统苗绣更多现代美感与生命力,让更多年轻人感受苗绣之美。姐妹俩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苗绣能够走出大山。“传统苗绣只有不断进化,才能获得新生。”苗绣项目挖掘的精美图案和精神,也将成为消费时代认识传统美学的载体与契机。这一过程中,一个造血式可持续、可复制的帮扶模式,也逐渐轮廓清晰。

苗绣传递生活的智慧

  湘西多山,湖南四水之沅水、澧水穿流而过,相对封闭的环境,留住了湘西神秘、独特的文化风貌。沈从文在《湘行散记》里写,湘西是“一千种宋元人作桃源图也比不上”。

  走在湘西街头,时不时可见女子身着精美的苗家服饰,配上繁复的苗银首饰,散发着独特之美。苗族妇女刺绣不打底稿,也不描画草图,全凭娴熟的技艺和经年的记忆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她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将万物和故事,通过针线,绣成丰满充实的绣品,传递生活的智慧。

  不过,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唐九红在走访中发现,尽管妇女们操持事务,抚养孩子,为家庭奉献了所有心力,但在偏僻、传统的湘西,她们的价值是错位的,没有经济收入等于“没有家庭贡献”。作为湖南老乡,唐九红特别理解,要让她们走出家门,获得家人的尊重,有多困难。

  为了帮助这些妇女,优衣库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作“传承新生传递优绣的力量”项目,招募家庭困难的绣娘,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制作苗绣绣片等方式,提升绣娘的技术水平,并优先资助家庭困难、掌握针法稀缺的妇女。

  数月下来,绣娘的队伍相对稳定,技术也得到提升,通过回收绣片,她们人均增加了1300元的收入,可以负担家庭支出。有的妇女第一次有了银行卡,拿到第一笔工资,激动不已。“每个妇女,她们的价值、她们的尊严,得到了一个呈现。”唐九红认为。

  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潘宁在7月18日的启动仪式上表示,此次合作项目将为湖南湘西地区七个镇,超过400位绣娘带来工作机会,实现与地区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衣服的温暖力量

  去年夏天,优衣库携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赴湘西州捐赠爱心衣物。他们从凤凰古城出发,开3个小时山路,到山顶的一个小村庄,看到很多贫困户,一位老太太告诉潘宁,自己90岁了,从来没下过山。

  在偏远的湘西农村,穷山峻岭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山里的生活,也不为外界所知。这里的孩子很少能穿上新衣,普遍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给老三,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到破。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能穿上整洁、合身的衣服已是心满意足,不奢求有机会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

  来到湘西后,潘宁一直思考,“怎样通过公益活动,通过合作方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资源,帮助当地百姓走出亟待解决的困境,让年轻的店长们、年轻的同事们,都能理解每件衣服的重要性,理解衣服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于是,他带上优衣库的团队,在村里就地搭起一间临时店铺。慢慢地,袖口破了的女孩、古稀的大爷、衣服短一截的孩子,都进到店里,开心地拿起衣服在身上比划。

  那个夏天,优衣库一共捐了5.3万件爱心衣物,价值约600万元。

  这些衣物部分来自优衣库的全商品回收再利用项目。消费者将闲置的衣物捐给优衣库,由企业进行统一回收、清洗,从中选择合适的捐献给受助群体。2012年启动至今,这个项目已经让340万件旧衣的生命得以延续,30万户家庭感受到服装的力量和温暖。

  潘宁一直记得,在那个临时店铺,他们把衣服全部挂起来,让村民享受自由挑选的乐趣。有些村民还给家里人挑了姐妹装、兄弟装,迎着阳光,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是暖暖的。

改善留守儿童困境

  湘西之行,让唐九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小男孩。

  她和同行的人怎么套近乎、拉家常,他始终自卑地拘谨着。后来,他们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平时只有奶奶照看,是当地常见的留守儿童。

  “在湘西,这样的留守儿童非常多,我们送去了衣物,应该说仅仅缓解了暂时物质的需求。而孩子们最需要的是爱和陪伴,是那份背靠大山的依赖和力量。”做了妈妈之后,唐九红更加认同,父母相伴的童年,孩子才能享受完整的成长之乐。

  这次湘西之行,给很多人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如何尽己所能改善留守儿童的困境?如何通过公益的力量,帮扶助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何让女性通过自身的努力,呈现出应有的价值?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虽然问鼎日本首富,但这个低调的老人一直倡导,如果想把事业做成功,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贡献,“让所在国家的大众能够受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共同尝到甜头。”

  联想到湘西,被大山包围的世代,天性乐观的苗族见山绣山,见水绣水,用一针一线记录古朴的生活智慧。那些精美绝伦的苗绣就是见证——哪怕生活再粗粝,也能在贫瘠的土壤中长出最美的花朵。他们偏居一隅,但创造出了独立且相互渗透的民俗文化,既有原始风情,又对当代生活予以启发。

  用苗绣助力精准扶贫,是唐九红认为对的方向:妈妈们可以留在家中照顾孩子,缓解了留守儿童的困境,也体现了女性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自身的价值尊严。

  这一帮扶的过程中,传统苗绣和现代文化的资源匹配,是关键一环。如果设计的图案太老旧,光传递传统价值,而忽略了现代化的表达,那苗绣仅仅是苗族的苗绣。

  “怎样绣得更精美一点,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必须新和旧完美结合,然后通过资源匹配,真正让妇女受益,从而让家庭受益。”唐九红认为,相对精准的帮扶,意味着每个环节都得紧扣一些细小的主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优衣库能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通过传承新生苗绣项目,他们在湘西埋下一颗种子,让匠心与手工得以传承,通过服装的力量,苗寨与城市的脉络被连通,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连接,彼此都散发出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