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善红:善于思量的人生更有价值

首页    旧版    人物    周善红:善于思量的人生更有价值
创建时间:2017-03-13 13:57
如今的周善红虽然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江苏万顺集团董事长,但骨子里他还是当年的那个“泥腿子”。因为他全部的人生智慧,都体现在一个“量”字上:经营之道,他讲求量体裁衣;财富之道,他秉承量入为出;为人之道,他注重量己审分。

作者:中国工商 杨川


如今的周善红虽然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江苏万顺集团董事长,但骨子里他还是当年的那个“泥腿子”。因为他全部的人生智慧,都体现在一个“量”字上:经营之道,他讲求量体裁衣;财富之道,他秉承量入为出;为人之道,他注重量己审分。


万顺集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周善红


说周善红是农民,一点没错。他是扬州江都丁沟人,一个从里下河乡间道路走出来的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

周家兄弟姐妹6个,周善红在家连温饱都不知如何解决。1986年高中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周善红远赴山东打工,当上了一名钣金工人。

其实,翻看周善红同年代的民营企业家履历,你会发现很多共同点:都能吃苦、善动脑、有胆识。但周善红与其他成功企业家也有不同,面对记者采访,他没有展现游刃有余的豪情,而是直言自己“做企业已经竭尽全力”。


他的经营之道:量体裁衣

从出道之初,周善红就一直与汽车配件打交道,这些年来,企业越做越大,他对自己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很多人搞金融、房地产的疯狂面前,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是那个专业,就不能吃那碗饭。

周善红的创业历程相对简单。当初,周善红选择北上山东学钣金工时,他的目标是挣够5万元,能回家盖座房子娶个媳妇。钣金工就是敲汽车壳子,既要体力好,又要脑子灵活。只有体力,只能挥榔头,永远打下手;只有灵光的头脑,也没人要,因为人家不养闲人。

幸运的是,周善红二者兼备,既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能吃苦又耐劳,还有一个思维敏捷的大脑。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短短两年,周善红把别人听歌跳舞、喝茶打牌、饮酒聊天的功夫用在独自看书、思考问题上。钣金技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周善红在工作实践中解决克服了一个个疑难杂症,慢慢在当地的钣金行业小有名气。他也从心坎里深深爱上了钣金这个行业,并升腾起一个梦想:自己当老板!

1994年,他果断出手,拿出自己的全部积累,加上多方筹措资金买下了潍坊一家濒临倒闭的外资汽车配件厂,走上了出资合股、挂靠大企业的发展之路。随后,他又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出资加入北汽福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元生产汽车配件;出资2600万元兼并成立苏州宏原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就这样,周善红用15年时间完成了从拿榔头的钣金工到闪耀的商海新星的靓丽转身。

2000年,作为扬州“凤还巢”第一人,周善红回到家乡投资1亿多元组建了万顺集团。

企业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一路的艰辛让周善红把“根”扎在泥土更深处。他时常在公司董事会上讲,如果当初不是一批家乡的农家子弟铁着心跟他“打天下”,他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就不会有万顺集团的现在。正因如此,周善红在公司立下一条规矩:业务再怎么拓展、产业再怎么调整、技术再怎么创新,吸纳农村劳动力最多的汽车技术劳务板块始终不能丢。

纵观周善红的创业之路,你会发现,他把“量体裁衣”这个传统几乎原原本本继承下来,每一步,都是根据自己身量大小来客观定制,既没有提前“黄袍加身”,也不会“捉襟见肘”。正应了那句老话:“衣服合不合身,皮肤和关节最清楚。”


2016年元月在宁德寿宁县下党村慰问扶贫


他的财富之道:量入为出

万顺集团发展到今天,周善红的财务成本依然为零。也就是说,时至今日,他没有贷过一分钱。面对记者惊讶的表情,他依然一脸憨厚的笑容,坚定地表示:“我也不会上市。”

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还是农民的思维。但这也是周善红值得钦佩的地方。

前几年,面对风起云涌的房地产市场,有企业家甚至政府官员或暗示,或邀请周善红投资房地产,可他都断然拒绝了。周善红说:“对于一个传统制造业企业,投资其他行业,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一旦投资陷入泥潭,必然连累主业。”所以,他全部投资经营活动,追求的都是滚雪球方式。

近年来,万顺集团加快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创建了“企业院士工作站”,组建了“江苏省汽车电子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研发中心,每年投入近亿元研发高新技术产品,业务遍及国内汽车、石化、防腐工程安装等行业,集团年销售规模突破50亿元,多次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量入为出不是抠门。周善红告诉记者,万顺集团用于技术创新的投入几乎达到销售额的2%。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周善红认为值。他说:“无数制造业企业破产倒闭的例子告诉我们,没有产品的日新月异就没有企业的百尺竿头。”

伴随着其他高附加值业务板块的发展,周善红始终没有放弃“薄利”——主要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汽车技术劳务板块。因为在周善红看来,在量入为出的前提下,薄利也是利。况且,在万顺集团现有的18000多名员工中,60%以上是江都、高邮、广陵等地区的“泥腿子”。按人均年收入8万元计算,万顺集团每年为农民“增收”1亿元。用周善红的话说,“利义兼顾,何乐而不为!”

不过,意外收获是,这批“泥腿子”还迅速成长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丁沟农民徐国祥进入万顺集团后,在周善红的身传言教下,带领1100多名农民工给南京长安公司做劳务。因为突出的工作表现,得到南京长安公司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提升了万顺集团的市场美誉度。


2016年元月3号去宁德寿宁县下党村慰问扶贫


他的为人之道:量己审分

周善红有一个极其朴素的“发展观”,那就是让万顺集团成为一家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因为他始终忘不了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出去打工。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人,最不能忘怀的就是年少时吃不饱的感觉。

随时省思自己,不忘自己的本分。周善红骨子里的农民情结浓得化不开。为此,他付出更多。

2016年12月31日,“万顺之夜·大型公益圆梦行动”——大型音乐舞蹈诗《大运扬州》在扬州大剧院举行。这是江苏万顺集团携手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市文广新局为广大市民送上的精美文化大餐。

为了帮助乡亲致富,周善红常年辗转大江南北,在四川、陕西等地创立了5个劳务基地,带领出去的农家子弟平均每人每年为家庭增收6、7万元。

周善红设立了“万顺救助基金”,每年注入上百万元,用于救助贫困学生以及孤寡老人和特困户的生活,每一个孤寡老人、每一个特困家庭他都亲自登门慰问,多年来他救助的困难学生、重大病人、突发事件的受害者达50多人;关心民生,捐资帮助家乡修路造桥,2009年底,家乡丁沟镇重建丁沟大桥,周善红主动捐款160万元,并号召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向镇政府捐款,捐款总数达260万元。

他热心公益活动,2002年出资120万元独家赞助中国江都国际民间歌舞大赛;2003年出资80多万元赞助中国江都花卉节。几年来,周善红在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上捐助资金数达3000万元。

周善红发现,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留下了一些“3860”部队留守家中。于是,他出资200多万元,在丁沟丁东村、腾飞村租赁土地100亩,主要种植有机蔬菜、花木、养殖鸡鸭等,让周边老人妇女有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为家庭增加了一笔收入,同时也让集团员工吃上“放心菜”。

“想不到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像城里人一样拿到固定工资。”年近七旬的孟广安老人感慨万千。

目前,周善红响应省扶贫办的号召,计划在江都郭村镇成立现代有机农业基地,充分挖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规模发展有机农业,带动这个“红色乡镇”的农民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加快步伐。

2014年“两会”上,周善红与同是全国人大代表的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闲聊时,得知福建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是国家级贫困村,便当场决定将该村作为自己参与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党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湿润,非常适宜茶叶生长,但由于交通、销路等制约,当地农民种茶积极性不高。于是,周善红提出“种植先行、项目引领,商贸推进、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从梳理恢复茶园入手,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成片“爱心茶园”基地,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多方联系其他爱心企业前来认租茶园。有了投入和销路,下党村茶园面积迅速扩大,每亩效益也从过去的2400元提高到6000元左右,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农民每年增加纯收入200万元。

2016年12月6日,在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劳模企业家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上,周善红代表万顺集团与陕西省富平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结对帮扶该县老庙、到贤、曹村三个乡镇摘掉贫困的帽子。会议一结束,周善红就带着公司骨干深入到这几个贫困乡镇,走村入户,探寻精准扶贫之策。

当地花椒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同时,由于当地护山育林,原来从事石灰岩开采的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为此,周善红决定,下好“三步棋”,实施精准扶贫——

第一步,在老庙帮助成立花椒农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推动当地花椒规模种植,再投资兴建一个花椒油厂,对花椒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仅此一项可实现每亩花椒种植增收1500元。

第二步,初步投资350万元,进行红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预计每年可为当地带来旅游收入200万元。

第三步,成立劳务输出公司,未来几年组织当地超过2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万顺集团学习培训、就业,按每人每年纯收入3.5万元计算,可为当地农民增收7000万元。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万顺集团,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没有万顺的一切。而我又是全国人大代表,是一名党员,不忘初心,就是尽我所能,努力带动更多的人致富。”

周善红如是说。